5月10日下午,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在学院会议室举办了第四期“New Paradigm ”学术沙龙。今年是“戊戌变法”120周年,我院“稷下学社”社团围绕“戊戌变法”展开了一场学术研讨会,社团各部门部分同学列席,稷下学社社长国先翼同学、副社长张弘磊同学主持本次沙龙。

稷下学社通讯部、学习部、秘书处、宣传部、编辑部和策划部分别以“谭嗣同的维新思想”、“康梁变法思想形成原因”、“改良派与顽固派的斗争——救亡图存的过程”、“京师大学堂的影响”、“康有为的得与失”和“戊戌变法——未遂的改革”为主题,从维新派主要人物思想、改良过程、遗留的价值和失败的原因四个方面全面剖析了“戊戌变法”的前因后果。而后,同学们就报告内容而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,从而使同学们对自己的思路越发清晰。
通过研讨会使得同学们对“戊戌变法”的前因后果加深了理解,对某些具体问题虽然有不同的看法,但是却开阔了彼此间的视野。研讨会不仅有利于同学们对于历史史实的了解,更有益于同学们充分认识“戊戌变法”的时代价值,有效的锻炼了同学们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的本领。120年前,中国的读书人为了挽救中国的历史命运,奔走呼号,振臂高呼,慷慨就义,“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,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,此国之所以不昌也。有之,请自嗣同始。”他们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戊戌变法的失败,更是那份流传深远的家国情怀,正是这样的情怀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,不顾个人生命安危,走在为国求强求富的前列。时至今日,我们不应该继承戊戌变法留给我们的这份文化遗产么?
摄影:董家升
撰稿:董家升